close


五月‧淡水‧漁人碼頭‧情人橋

很久沒有認真寫遊記
之前總是想說明天再來寫,因為有人說過:「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但澳門遊記還沒發酵完成之前,還是趕快先來把過期文發一發
不然照片堆到都快要淹沒我了……

這天,在北投的『琉園水晶博物館』參觀名為『共生‧Peragenesis』的畢業展開幕茶會
展出的都是學生以玻璃燒製為主題的作品,老師也現場示範了燒製玻璃的過程



這裡有王俠軍大師的簽名

玻璃燒製有很多種方法,其中吹製法是很常見的一種

取膏
先把吹管預熱之後,伸入坩堝爐取膏,溫度極高的熱玻璃便會附著在吹管上
依所需要的成品大小來決定玻璃的份量

吹氣


利用吹管將氣體吹入玻璃,撐出形狀



因為玻璃的溫度很快就會下降,要不斷地把玻璃放回加熱爐中加熱
持續保持高溫,才能進行塑形的動作

塑形


將吹管在支架上旋轉滾動,高溫的玻璃會隨著改變形狀
也可以用鐵板來修飾出想要的造型



持續重複加熱吹氣、加熱塑形的動作,吹管上的玻璃球就愈來愈大了



貼上少許金箔



加熱後,再增加一些其他顏色的碎玻璃來添加色彩

繼續加熱,吹氣塑形,接下來就是重要的一個步驟了

縮口


用縮口夾在吹管和玻璃之間夾出一道凹痕

架橋


用另一根管子加熱,沾取少許玻璃與作品相接,將作品敲離原來的吹管



這時玻璃就成功移植到另一根管子上,並在原來的吹管位置產生一個缺口

加熱
架橋完成後,要再把玻璃放入加熱爐內提高溫度
軟化斷裂的瓶口,以便進行下一個步驟的塑形

開口修形


修飾瓶口的形狀



加熱之後繼續開口修形,瓶口就愈來愈大

加熱爐高達千度以上的高溫讓待在工作室裡的大家都有點快要受不了
老師也滿頭大汗繼續手邊工作
一直到現在我都以為老師要做的是一個花瓶
不過很神奇的,加熱後,利用快速旋轉的離心力,讓瓶口變得更大……



更大……



喔,變成一個盤子了,傑克!



稍微修飾盤子邊緣的造型



真的是一個盤子耶!

完成


小心地將作品從管子上敲下

徐冷


完成的玻璃作品要放入冷卻室裡慢慢降溫
不能在室溫下冷卻,否則表面容易因快速冷卻而破裂

看完讓我也好想去學燒玻璃,做出一個藝術品
不過過程好複雜,而且工作室裡實在是太熱了……

因為太熱,所以跑到淡水去吹海風



這天的海邊夕陽

在漁人碼頭借了腳踏車,順著自行車道騎到老街吃了一圈
租來的腳踏車好難騎,坐得屁股都痛了起來
一路上騎腳踏車的人不少,而且看來都是高手
從碼頭到老街,看來短短的距離騎起來卻也不輕鬆,果然是很久沒認真運動的人!



再回到漁人碼頭都已經是夜幕低垂的時候了,橋上還有畫家在幫小美眉畫畫像
碼頭上傳來小野麗莎的慵懶歌聲,再加上徐徐吹來的涼風,真是愜意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nechen43 的頭像
    junechen43

    yenchun 的 blog blog

    junechen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